新聞速讀 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日前對嵩明縣2009年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進行檢查后,一致高度好評:嵩明堅持土地治理與產業化經營項目相結合,把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并發揮帶動基地的作用,有效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凸顯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
項目區農民年增收197萬元
嵩明縣2009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主要涉及牛欄江鎮四營、羅幫、上馬坊村民委員會和嵩明偉誠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實施項目包括牛欄江鎮優質糧食基地建設項目、牛欄江鎮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項目、嵩明縣超甜玉米科技種植推廣項目、嵩明縣優質無公害蔬菜栽培示范推廣項目。
牛欄江鎮四營、羅幫、上馬坊村民委員會區域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溫條件好,分屬小海子水庫、小石缸水庫和麻箐水庫灌區,共13個村民小組,農戶3642戶,總人口14570人,現有耕地面積14639畝,其中水田8035畝,旱地6604畝,以糧食種植為主。雖然自然條件不錯,但是因為經濟收入較為單一,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2000元左右。
結合牛欄江水環境保護,項目開發遵循市場為導向,區域規模連片開發為對象,以改造中低產田、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發展綠色產業為重點,堅持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相結合,工程措施、生態措施、農藝措施、科技措施相結合的原則,按照山、水、林、田、路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實施、規模開發的方式,做到開發一片,成功一片。
一年來,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578萬元,通過項目的建設實施,建成配套三面光輸水渠道19004米,車馬人行橋250道(座),建設輸水管道9812米,安裝簡易閘158道、標志牌66座,新修水池20個,建成機耕路2.532公里;建成農田防護林28500株,營造防護林200畝;科技措施推廣5700畝,大田病蟲防治補助5700畝,累計技術培訓42期5400人次。
經綜合開發,累計改造中低產田地0.88萬畝,新增灌溉面積0.47萬畝,改善灌溉面積0.39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13萬畝,擴大良種種植面積0.68萬畝,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0.41萬畝,年增產糧食60萬千克、蔬菜1920萬千克,新增種植總產值1102.5萬元,項目區農民收入增加總額197.6萬元。
4個項目建成后,繼續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由公司負責育苗、加工和銷售,合作社負責生產,實行訂單種植,可以帶動2000余戶農民致富,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并解決了200多個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基礎設施完善后土地增值
項目的實施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體現了集中投入、連片開發,解決了當地農民多年的愿望。溝、渠、管網、路、林、橋、涵、閘配套完整,極大地改善了農業基礎設施條件。
通過加強綜合治理,將零星分散的地塊改造成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精準種植示范區。水利化程度以及村莊道路和生態環境狀況得到了改善,項目區的抗旱保證率達到90%,輸水損失率減少95%以上,年減少用水近65萬立方米。洪澇災害減少,積水、串排、串灌得以根除,農田保肥保水能力增強。
而且工程質量特別好,橋、涵、閘設施配套齊全,既方便了群眾日常出行,又滿足了旱能灌、澇能排的條件,還可避免過去經常發生的水事糾紛。
基礎設施完善以后,更促進土地向大戶流轉、經營向規模化發展,土地得以保值增值。
引領科技進步和農業現代化
“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在建設高產穩產農田的同時,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行集中投入和連續扶持,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到農開項目區安家落戶,將土地集中起來進行產業化經營;把項目區建設成為龍頭企業的原料生產基地,讓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優勢主導產業的發展。這樣,才能有效引領農業科技進步和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并極大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嵩明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共建、合作社共管、農民參與”的方式,完成了嵩明偉誠蔬菜種植有限公司5000萬株蔬菜種苗生產基地擴建項目,和20000噸無公害蔬菜加工擴建項目。目前,偉誠公司已建起1個標準化加工廠、8個貯藏保鮮冷庫、3個標準化加工車間、40畝漂浮育苗池,并從國外引進1臺蔬菜穴盤播種育苗機、蔬菜新品種10余個、新技術7組,全部完成了示范推廣,育苗能力和蔬菜加工能力顯著增強,生菜種植面積可推廣到10000畝。公司從注冊資金只有50萬元的小企業成長為擁有6000多畝基地的外向型企業,產品運銷東南亞和中東國家,直接帶動農戶2500戶,間接帶動農戶10000戶,每年增加農民收入2900萬元。
開發工程的多面效益有目共睹。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與人畜飲水整合在一起,解決了2萬多人的飲水問題,讓群眾喝上了優質安全的純凈水,與此同時,將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與農業產業化項目整合在一起,撬動企業投資200多萬元,在牛欄江鎮上馬坊村建起500畝標準化蔬菜種植示范基地。實現了農產品規模化生產、土地集約化經營的歷史性突破,獲得了企業、合作社、農民共贏,破解了多年困擾農業發展中的土地難以集中使用、生產難以規模連片、科技成果難以大面積推廣、產業化經營機制難以大范圍形成等諸多難題,在引領全縣農業科技進步和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先導作用,為探索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做出了有益嘗試。(昆明日報 通訊員杜立新 記者黃翼)